刀具:機床加工的核心部件
刀具是機床加工的“牙齒”,其中刀片是需要定期更換的核心耗材。刀具是機械制造中用于切削加工的工具,又稱切削工具,任何規格類型的金屬切削機床,都必須依靠刀具才能發揮作用,所以刀具也被稱為工業的“牙齒”,刀具的質量直接影響工件材料的加工精度、質量和效率。刀具一般由刀柄、刀桿(或刀盤)和刀片組成,其中刀片作為金屬切削過程中的核心部件,是需要定期更換的耗材。
刀具通過車削、銑削和鉆削三種加工切削方式來實現不同的工藝。其中,車削通常用于回轉類零件的加工,應用于通用機械、汽車、軌道交通、精密軸承、高端衛浴、石油化工等;銑削通常用于平面、曲面等零件的加工,應用于精密模具、能源裝備等;鉆削通常用于孔加工,應用于工程機械、新能源等。三種加工方式中,車削與銑削占比較高。
刀具材料:硬質合金刀具因兼具硬度和韌性而具備主導地位
按照刀片使用的材料分類,主要分為工具鋼、硬質合金、陶瓷、超硬材料四類刀具。刀具的材料性能包含硬度和沖擊韌性,一般而言硬度越高,沖擊韌性越差,通常要根據刀具的具體應用領域平衡其硬度和韌性。硬質合金由于具有良好的綜合性能,在全球切削刀具消費結構中占主導地位,2019年占比達63%。
硬質合金刀具產業鏈:處在中游的關鍵節點,不乏全產業鏈布局的公司
硬質合金刀具處在鎢產業鏈的*下游,占整體中國鎢消費的50%。硬質合金的材料包括碳化鎢、鈷粉、鉭鈮固溶體等,其上游主要為對應原材料的生產商。根據中國鎢業協會的數據,2020年中國鎢消費的50%在硬質合金刀具領域。以中鎢高新、廈門鎢業為代表的公司,擁有從鎢精礦、APT、碳化鎢、到硬質合金刀具的全產業鏈布局。
硬質合金刀具的終端應用廣泛,涉及十余個下游行業。硬質合金刀具應用領域分布廣泛,主要集中在汽車和摩托車、機床工具、通用機械、模具、工程機械五個領域,2018年占比分別為20.9%、18.1%、15.0%、7.4%、6.8%,占比合計近70%。
二、需求分析:制造業復蘇與升級是增長的主要動力
全球刀具市場穩步增長,國內刀具市場增速較快
在疫情前全球切削刀具消費量保持穩步增長趨勢。根據QYResearch和山特維克的數據,2016-2019年全球切削刀具消費量分別為331/340/349/350億美元,其中2019年山特維克、肯納、三菱、京瓷四家公司總營收全球份額占比30%以上。根據上述四家公司的營收和中國機床工具工業協會數據,受新冠疫情的影響,我們推斷2020年全球刀具市場規模為300億美元,同比-14.3%。
我們預計2021-2025年全球切削刀具市場復合增速為5%。據山特維克的數據,2019年全球切削刀具市場中刀具制造/刀具服務的市場規模分別為210/140億美元,以2019年為基數,山特維克預計刀具制造/刀具服務將保持2%和大于10%的復合增速。我們預計全球刀具市場將在2021-2025年維持5%的復合增速,2025年形成469億美元的市場規模。
中國是全球切削刀具的第二大市場,市場規模在400億元左右。根據各行業協會的數據,全球切削刀具的消費集中在歐洲、中國、日本和美國四地,2018年合計市場份額接近60%,其中中國是全球第二大市場。根據歐科億的招股說明書,2010年以來,以中國為代表的亞洲刀具市場增長率排在全球刀具規模增長首位,是全球增長率的2.5倍,2017-2019年中國刀具市場的規模在400億元左右。
中國切削刀具市場規模從2015年見底逐步回升,增速遠超同期全球平均水平。
2005-2011年,伴隨著工業化的進程,中國切削刀具市場規模從137億元增長至400億元,期間CAGR高達19.6%。受國內投資增速放緩和需求結構調整影響,2012年至2016年市場規模主要集中在312億元至345億元的區間。隨著制造業轉型升級推動刀具消費市場恢復性增長,2018年切削刀具行業市場規模達到421億元,達到歷史*高水平,其中2016-2018年CAGR為14.3%,遠高于同期全球增速的2.7%。2019年受中美貿易摩擦以及汽車等下游行業下行的影響,消費額下降至393億元。
短維度:全球制造業的持續復蘇抬升刀具市場景氣度
制造業復蘇抬升刀具市場景氣度。切削刀具是機械制造行業的基礎,切削加工約占整個機械加工工作量的90%。刀具下游涉及制造業的眾多細分領域,與國內制造業整體的發展息息相關。隨著國內經濟常態化運行和工業出口恢復帶來的制造業高景氣,國內工業產能利用率自2020Q3以來顯著高于歷史平均水平,工業企業利潤大幅增長。在順周期制造業復蘇的時點下,刀具市場迎來廣闊的市場空間。
下游行業的資產負債表修復和投資擴大,工業耗材刀具的景氣度有望延續。中國/美國/歐元區PMI指數分別連續15/12/11個月保持在榮枯線之上,隨著歐美發達國家的疫情逐步控制和疫苗接種率的上升,全球經濟的復蘇有望持續。同時制造業高景氣度帶來刀具行業下游汽車、模具等重點行業的資產負債表修復,進一步驅動相關投資擴大,作為工業耗材刀具的景氣度有望延續。
長維度:制造業升級下,預計未來五年硬質刀具市場CAGR為7.6%
1)機床市場轉型是高端刀具市場增長的重要動力:
金屬切削機床的保有量和產量均已見頂,但隨著效率提升下的單價抬升,機床整體的產值仍維持在1000億以上規模。在單臺效率持續提升的背景和宏觀周期自2011年后下滑的背景下,我國金屬切削機床的產量與保有量分別在2014/2017年達到高點后下行。但隨著國產金屬切削機床高效化的趨勢持續,金屬切削機床的單價從2000年的7.2萬/臺提升至2020年的24.4萬/臺,對應過去20年CAGR為6.3%。在2020年金屬切削機床年產量相比歷史高點下滑接近50%的背景下,金屬切削機床產值仍維持在1000億以上的規模。
受十年替換周期的影響,未來五年金屬切削機床將迎來大規模的替換需求。隨著金屬切削機床效率的不斷提升,以工控網的數據——機床的替換周期約為10年為測算基準,自2018年開始金屬切削機床理論待替換數量超過年產量。2011-2016年金屬切削機床產量478萬臺、年均產量近80萬臺,在替換系數為0.75的假設下,我們預計2021-2025年金屬切削機床的替換需求合計可達300萬臺,年均60萬臺,相比2018-2020年40多萬臺的產量將明顯提升,對應的總產值將突破2014年的高點,同時加速金屬切削機床升級提效進程。
我國機床數控化率持續提升至43.2%,但相比制造業強國的60%以上仍有很大提升空間。隨著我國制造業持續向自動化、智能化方向升級,數控機床優勢日益凸顯,顯著地提高生產效率和質量的同時,能夠極大地降低人工成本。2012到2020年,我國新增金屬切削機床數控化率從25.8%提升到43.2%,相對于國際上制造強國機床數控化率60%以上的水平,我國機床數控化仍有很大提升空間。
機床市場轉型升級將帶動數控刀具需求大增。相比于普通機床使用傳統焊接刀片,數控機床使用的是可轉位切削刀片(即數控刀片),在刀片磨損后,不必重磨、再次安裝后才能繼續加工,而是能直接實現快速轉位和更換繼續加工。且由于數控機床要求刀具具有高*度與高穩定性,需要更換刀片的頻率更高,具備更大的潛在市場。目前在我國刀具產品消費結構中,傳統焊接刀具和整體刀具仍占據較大比重,機床的數控化率提升將驅動數控刀具的需求大幅增長。
2)刀具支出占比擁有較大增長空間:
我國刀具消費占機床消費的比重較低,擁有較大提升空間。我國連續多年機床消費量居全球*,但刀具消費水平偏低。德、美、日等制造強國注重現代數控機床和數控刀具互相協調、平衡發展。根據華銳精密的招股說明書,每年的刀具消費占到切削機床消費的50%以上。中國刀具消費占金屬切削機床產值的比重從2012年的24.4%提升到2019年的36.3%,表明我國刀具消費在持續提質升級,但對比發達國家仍有較大提升空間。
終端用戶總成本中刀具費用占比也呈現上升趨勢,但占比較小,下游價格敏感性弱。2008至2018年的十年間,刀具支出占比在小于2%/2%-4%/大于4%的企業比例變化分別為-17.8/+13.6/+4.2pct,同樣表明隨著國內終端用戶生產觀念進一步從“依靠廉價勞動力”向“改進加工手段提高效率”進行轉變,我國刀具支出的占比將逐步接近發達國家的水平。并且由于刀具支出在終端用戶總成本中占比非常小,更換意愿不會明顯受到數控刀片單價高的影響。
3)硬質合金滲透率仍在提升階段:
硬質合金由于具有良好的綜合性能,是全球應用*廣泛的刀具材料。刀具使用的材料主要有工具鋼、硬質合金、陶瓷、超硬材料四類刀具。與高速鋼相比,硬質合金具有較高的硬度、耐磨性和紅硬性,與陶瓷和超硬材料相比,硬質合金具有較高的韌性,因具備合適的硬度、耐磨性和韌性,是使用*廣泛的硬質合金材料。2019年硬質合金在全球切削刀具消費結構中占主導地位,占比達到63%。
2019年中國硬質合金刀具占比提升至47.5%,我們預計2025/2030年滲透率為55%/60%。截至2018年底,我國機械加工行業使用硬質合金切削刀具占比達53%。根據中國機床工具工業協會工具分會統計的其會員企業不同材料品種刀具的產值及占比情況,硬質合金刀具產值占比從20153)硬質合金滲透率仍在提升階段:硬質合金由于具有良好的綜合性能,是全球應用*廣泛的刀具材料。刀具使用的材料主要有工具鋼、硬質合金、陶瓷、超硬材料四類刀具。與高速鋼相比,硬質合金具有較高的硬度、耐磨性和紅硬性,與陶瓷和超硬材料相比,硬質合金具有較高的韌性,因具備合適的硬度、耐磨性和韌性,是使用*廣泛的硬質合金材料。2019年硬質合金在全球切削刀具消費結構中占主導地位,占比達到63%。2019年中國硬質合金刀具占比提升至47.5%,我們預計2025/2030年滲透率為55%/60%。
在以下假設下:
1)機床替換周期一般為10年,考慮到金屬切削機床效率在不斷提升,假設機床更新系數為0.75(2018-2019年的平均更新系數為0.75,2020年受全球疫情的影響而大幅下滑),即如果2012年生產了79.8萬臺金屬切削機床,2022年替換掉這些機床則需要59.8(=79.8*0.75)萬臺;
2)2000-2020年,金屬切削機床單價增速6%,假設2022年及以后的機床單價增速有所下降,保持3%的增速;
3)對比海外50%以上占比,假設刀具消費占金屬切削機床消費比例按1%逐年增長;
4)對比2019年全球63%的滲透率,假設硬質合金刀具滲透率保持1%的增速。我們預計2020-2025年中國刀具市場消費額CAGR為5.6%,硬質合金刀具市場CAGR為7.6%。
三、供給分析:供應格局分散,企業加速產能布局
原料端供應充足,毛利率維持穩定
中國是世界上鎢資源儲備*豐富的國家。根據USGS的數據,2019年世界鎢礦儲量約為320萬噸,其中中國鎢礦儲量190萬噸,占比近60%;2010-2020年中國鎢精礦產量占全球產量比重都在80%以上。國內碳化鎢生產企業眾多,如廈門鎢業、中鎢高新、江西鎢業、翔鷺鎢業、章源鎢業等均是生產碳化鎢的大型生產廠家,供應量十分充足,自2010年以來年均凈出口量達3720噸。
冶煉環節產能過剩,硬質合金刀具產能的擴張不受原料限制。鎢精礦進入冶煉環節后,從APT到鎢粉、碳化鎢、*終生成硬質合金,各環節產能利用率逐步提升,上游冶煉環節產能明顯過剩,其中APT的產能利用率僅為52.5%。長期來看,硬質合金刀具產能擴張不會受到鎢產業鏈原料端的限制。
直接材料成本在硬質合金數控刀具成本中占比約為40——50%,預計主要原料價格波動較低。以華銳精密2019年數據為例,直接材料成本在硬質合金刀具成本中占比為43.7%。其中碳化鎢粉/鈷粉/鉭鈮固溶體分別占比23.2%/2.9%/1.7%。碳化鎢粉占比較高,但價格較為穩定,過去5年維持在20——26萬元/噸之間。鈷粉與鉭鈮固溶體占比較低,同時預計未來價格會保持穩定,原因在于一方面鈷與鈮資源儲備豐富,供應端高度集中;另一方面鈷的主要需求增量來自三元動力電池,存在可替代鎳;鈮主要應用于鋼鐵,存在可替代物釩,替代性的元素壓制鈷、鈮價格的大幅上漲。
碳化鎢粉價格對毛利影響較大,鈷粉/鉭鈮固溶體價格對毛利率影響微弱。以華銳精密2019年數據為例,假設公司產品價格、人工成本和制造費用不變,分別按照碳化鎢粉、鈷粉和鉭鈮固溶體采購價格10%、20%、30%、50%的波動幅度,測算其對利潤總額的影響。其中碳化鎢粉/鈷粉/鉭鈮固溶體的采購價格上升或下降10%,分別對利潤總額的影響是減少或增加5.62%/0.68%/0.41%。
刀具企業對毛利率的控制能力較強,長期穩定在40——50%之間。受以下因素影響,1)下游客戶總成本中刀具成本占比較低,下游客戶刀具成本占總成本比例在4%以下的企業占到總企業數的77.8%,下游客戶對刀片價格敏感度較低;2)刀具對于機床的加工效果起決定性因素,下游客戶更加在意刀具的切削性能和使用壽命,性價比并非終端客戶*主要的考慮因素。刀具企業一般能夠將原材料價格上漲的影響有效向下游傳導,對毛利率有較強的控制能力,2017-2020年中鎢高新、廈門鎢業、華銳精密和歐科億四家企業的數控刀具毛利率基本穩定,處于40%——50%的范圍內。
歐美保持**,國內格局分散
我國刀具行業的企業可以分為三個陣營,目前國內企業處在格局分散的第三陣營:
*類是以山特維克、肯納金屬和伊斯卡為代表的歐美企業,種類豐富、價格較高,以提供整體解決方案為主,在高端應用市場占據*主導地位,三家合計全球銷售收入在600億元以上,占全球份額的近30%;
第二類是以三菱、京瓷、特固克、克洛伊為代表的日韓企業,定位于提供通用性高、穩定性好、具有性價比的產品,在我國的營收為3-10億元,價格略貴于國產刀具(——30%);
第三類是中國刀具企業,以2019年數據為基準測算,除中鎢高新、廈門鎢業、歐科億具備5億以上的規模外,其他企業在我國的份額均小于1%。小企業同質競爭下低端產品較多,價格競爭激烈,但中鎢高新、廈門鎢業等龍頭企業在中高端產品逐步具備一定市場空間。
國內突破技術瓶頸,企業加速搶占中高端市場
刀具行業技術繁復,可以分為設計、制造、應用三個環節。
在設計環節,需根據不同的加工材料、加工方式、使用用途等進行設計,其中的難點在于如何設計出合適的功能性結構以滿足刀片加工中不同的斷屑要求。
在制造環節,以硬質合金刀具為例,核心技術主要有4個板塊:基體材料、槽型結構、精密成型(包括壓制成型與燒結成型)和表面涂層。1)在合成基體材料環節,材料的溶解或滲出難以檢測,要通過特定的工藝手段進行控制;2)在精密制造環節,由于產品在燒結后體積會進行收縮,且不同部位形變量不一,使得形變精密控制成為核心難點,擠壓成型時的沖力,燒結時的時間溫度都需要有嚴格的把控;3)在涂層環節,如何控制小到納米級厚度的涂層的均勻性,保證多層涂層之間的粘合力以及微觀織構,都需要核心技術。
在應用環節,如何匹配刀片加工性能和材料性能同樣是產品達到預期效果的核心關鍵。同時,4個板塊涉及到的20多個環節需要高度匹配與融合,其程度對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
材料性能與切削性能是衡量硬質合金數控刀具性能的主要指標。其中材料性能包含硬度和沖擊韌性,一般情況下,兩者反向變動,需要在具體應用時根據需求在兩者中平衡取舍;切削性能包含耐用度、加工效率和加工精度,其中耐用度和效率越高越好,加工精度越小越優。
在材料性能上,國產刀具部分產品已達到日韓及歐美典型刀具的水平。華銳精密PVD涂層刀片與日韓刀具相比在基體硬度與韌度、涂層硬度方面相當;CVD涂層刀片各方面性能與日韓、歐美刀具均相當。歐科億不銹鋼加工PVD涂層數控刀片各項性能指標與日本三菱同類產品相當;因采取不同的技術路線,鋼加工CVD涂層數控刀片相比泰珂洛硬度更強、但韌性更低,整體的綜合性能相當。
在切削性能上,國產刀具已與日韓水平相當,距離歐美刀具仍有一定提升空間。歐科億不銹鋼加工產品OP1215/鋼加工產品OC2115分別與三菱VP15TF/泰珂洛T9125產品切削力、磨損量相當,斷屑范圍一致,表面粗糙度接近。華銳精密車削產品與泰珂洛切削性能相當;銑削產品與三菱切削性能相當。但國產刀具在耐磨性能上相比歐美刀具仍有一定提升空間。
國內刀具行業龍頭廈門鎢業與中鎢高新技術處于國內*水平,對應的平均單片價格也為國內*梯隊。廈門鎢業與中鎢高新擁有為多種應用場景提供整套解決方案的能力,產品覆蓋航空航天、軍工、汽車等多個高端領域,是國內唯二涉足航空航天領域的刀具企業。產品種類豐富,掌握眾多繁復生產配方,目前中鎢高新和廈門鎢業刀具產品種數有數萬種,雖仍少于世界龍頭山特維克的近十萬種,但遠遠*于國內其他刀具企業,且單片價格高于行業平均水平,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其技術水平。
國內企業加速產能投放,拓展國內的中高端市場。國內企業在突破技術瓶頸后,在行業高景氣度下迅速成長,加速產能布局。中鎢高新、歐科億和華銳精密均在2020年啟動募集增發擴產數控刀具項目,廈門鎢業也利用自有資金進行擴產,國內龍頭公司均把握行業的高景氣加速產能布局。我們預計2020-2022年中鎢高新/廈門鎢業/華銳精密/歐科億的產能復合增速為17.3%/22.5%/34.2%/28.2%。
三重門檻有助于刀具行業加速整合。刀具行業是技術、資金密集型行業,同時先入者通過提前鎖定市場份額為后來者設置市場門檻,使得中小企業在競爭中難以存活。目前,我國在刀具領域已成長出了一批較有優勢的龍頭企業,在技術上突破了瓶頸,在資金上擁有相對雄厚的實力。此外,大企業更具規模效益,能夠獲得更厚的盈利空間。大企業一方面通過增投新項目來擴大體量;另一方面通過收購兼并來擴大產能、豐富產品線。技術、資金、市場門檻使得大型企業更具競爭優勢,從而加速行業整合進程。
隨著龍頭企業加速布局,預計2022年國產數控刀具CR4提升至91.1%。在行業景氣抬升、龍頭快速擴張和門檻限制進入的背景下,我們預計中鎢高新、廈門鎢業、歐科億、華銳精密四家公司的數控刀片產量合計將從2020年的2.19億片增長至2022年3.55億片,對應CAGR為27.3%,顯著快于行業增速;國產數控刀具CR4也將從2017年的76.0%提升至2022年的91.1%。
四、趨勢:進口替代加速推進,綜合解決方案為未來方向
進口替代加速推進,國產數控刀具未來五年CAGR料可達20%
國產刀具加速進口替代,2019年進口刀具份額下降至34.6%。我國刀具行業起步較晚,基礎薄弱。2015年之前,隨著國內制造業發展對高端刀具的需求增加,進口刀具市場份額整體呈現抬升趨勢。但隨著我國技術突破后高端刀具快速發展,國產高端刀具的市場占比逐步增長,進口刀具市場份額從2016年的37.2%下降到2019年的34.6%,我國數控刀具的自給能力在逐步增強。
疫情為國產替代發力帶來窗口期,國產硬質合金刀具的出口金額和單價在逐步接近進口產品。目前國內刀具需求旺盛,疫情造成海外部分供應出現缺口,加上國內目前技術已經突破瓶頸,國產刀具迎來替代的*時機。根據海關總署的數據,2021年1-4月硬質合金刀具的出口/進口金額比上升至38.7%,出口/進口單價比上升至16.8%,國產刀具的進口替代和高端化進程在加速。
2018年國產高端刀具市場規模222億元,其中2/3仍由進口高端刀具提供。根據中國機床工具工業協會工具分會的數據,2018年我國刀具總消費額421億元,其中進口刀具148億元,假設進口刀具全部為高端數控刀具,進口額占高端刀具市場總消費額的2/3,保守估計我國高端刀具市場規模為222億元,占國內刀具市場的52.7%。
預計2030年高端刀具的國產化率將達到60-70%。根據中國機床工具工業協會工具分會的預測,未來國內高端刀具需求量將以每年2%-4%的比例持續增加,2030年高端刀具國產化率將達到60%-70%。據此推算2030年高端刀具市場規模為282-355億元,未來10年CAGR為7.1%-10.6%。
1)硬質合金刀具的產值以需求部分的預測為基準;
2)2020年機床數控化率為43.2%,對比海外制造業強國機床數控化率60%以上的水平,我們預計中國2025年數控化率50%,2030年數控化率60%,數控化率每年增長2%。對應2020年硬質合金中數控刀片占比54.3%,假設2020-2025年滲透率每年增長1%,2025-2030年滲透率每年增長2%;
3)2020年國產數控刀片需求量占比30%,假設2030年實現60%的國產化率,2025年實現45%的國產化率,假設國產化率平均每年增長3%;
4)考慮成本下降,假設國產數控刀片單價保持每年1%的下降;考慮國產化率提升帶來的進口刀片價格下降,假設整體數控刀片單價保持每年2%的下降。
我們預計2020-2025年國產數控刀片的市場消費額CAGR為20.2%,國產數控刀片的需求量CAGR為21.5%,其中2020-2022年的需求增速為24.1%,大于2020-2022年規劃的數控刀片新增項目對應的整體產量增速21.6%,在眾多規劃項目投產的未來兩年,數控刀片的整體供應量仍然緊缺,我們預計2021-2022年國產數控刀片缺口在0.13/0.01億片。
我們預計2030年國產數控刀片的需求空間可達100億元,是一個十年五倍空間的優質賽道,對應2025-2030年國產數控刀片的市場消費額CAGR為15.0%,國產數控刀片的需求量CAGR為16.2%。
山特維克成長之路,綜合解決方案為未來發展方向
山特維克通過持續的擴張運作與技術創新成長為世界龍頭。世界龍頭山特維克成立于1862年,總部位于瑞典,1901年在斯德哥爾摩證券交易所上市,目前擁有37000名員工。山特維克創立之初是世界上*個成功使用貝塞麥轉爐煉鋼法進行工業規模鋼鐵生產的企業。公司通過持續不斷地擴張運作與技術升級發掘新的市場機遇,1943年制造出世界首款硬質合金刀具,1957年開發出生產可轉位刀片的方法,1969年*在硬質合金上添加涂層。公司目前業務包括制造與加工解決方案、采礦與巖石解決方案、巖石加工解決方案、材料科技四大領域,均處于全球*的位置,其中刀具業務穩居世界之首。
山特維克的刀具板塊在過去20年穩定增長,2019年實現411億瑞典克朗的營業收入和83.8億瑞典克朗的營業利潤。通過自身成長和外延并購,除2009年和2020年這類宏觀環境波動的年份,山特維克的切削刀具板塊近20年維持5%以上營收/凈利潤增速,保持20%以上的營業利潤率。2019年實現411億瑞典克朗的營業收入和83.8億瑞典克朗的營業利潤,全球的市場份額超過10%。
山特維克的技術處于全球*地位,能夠為多領域提供整套解決方案。山特維克通過百年經驗積累與持續的技術創新擁有行業內**的技術水平,刀具子公司可樂滿目前擁1800多項專利,每年還會增加100-150項新專利。山特維克刀具產品種類達到6萬多種,能夠為航天、汽車、模具、醫療、石油天然氣、發電、風電等眾多領域提供全方位解決方案。
刀具的綜合解決方案相比單一刀具制造具備更高的未來增速。以飛機整體解決方案為例,其包含框架和結構部件、引擎兩大部分,其中框架和結構部件又包含機翼、機身、發動機吊艙、起落架、后緣、前緣、尾翼、APU八個結構,對于每個結構,山特維克都具有成熟完整的解決方案。相比于單一的刀片刀具制造,與下游客戶直接接觸提供定制化的服務具備更大的發展空間,也是山特維克相比日韓、中國刀具公司更為*之處。山特維克預計未來刀具的制造環節收入將維持2%的增速,而刀具服務收入的增速可在10%以上。
借鑒意義:完備*的技術和綜合性的服務方案的良性循環是企業成長為巨頭的關鍵核心??v觀山特維克的發展歷程,連續的收購與體量擴張必然會有助于公司規模的增長。但1)產品端持續的學習先進技術與自主研發創新,具備龐大的刀具種類基礎;2)在眾多技術儲備上實現與終端客戶的直接對接,形成完善的綜合性服務方案;3)通過與下游客戶的直接對接,共同解決客戶的工藝問題,進一步提升產品端的技術先進性和競爭力,才是支撐公司成長為世界龍頭的關鍵核心。
我國目前的刀具銷售方式以經銷為主,2018年的直銷比例僅為31.4%。2018年42%/17.1%/9.5%的刀具用戶會選擇通過經銷商/五金店/電商渠道購買產品,即生產商以經銷模式售出的刀具合計占比68.6%。在行業發展初期因為下游客戶的分散,針對中小刀具公司經銷是一種更快打開市場的模式。2018年國內刀具的直銷比例僅為31.4%。
直銷模式為主的綜合解決方案為國產刀具未來發展方向。一方面隨著國產數控刀具逐步突破技術瓶頸,邁向中高端化,要求生產商更加貼近終端客戶;另一方面隨著制造業持續升級,用戶對于高端定制化產品與刀具企業提供配套服務的需求愈發旺盛。在這種背景下,直銷模式為主的綜合解決方案為國產刀具未來發展方向。具備完備技術儲備和提前布局下游大客戶直銷渠道的公司將在長期的發展中持續*。